【编者按】:
燕山大学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实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通过建设国际合作平台、提升师生国际交流能力,不断提升学校国际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为实现“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办学目标不懈奋斗。在此期间,学校涌现出诸多热衷国际化建设、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项目的师生。为充分调动全校师生投身国际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际合作处特别策划推出“国际交流先进人物”系列报道,讲述他们参与国际交流的故事,引领广大师生对标先进,见贤思齐,奋力推动学校新时代国际化工作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人物简介】:刘才溢,机械工程学院在读博士,读博期间于2021年3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下赴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Politecnico di Milano)进行12个月博士生联合培养。
【访学经历】
“机缘巧合”→“如愿以偿”
我是在博士二年级的时候通过学校国际合作处通知公告栏,关注到国家留学基金委研究生公派留学项目,现在回想当时那个“机缘巧合”变成“如愿以偿”,离不开导师彭艳教授的支持、鼓励和指导,由于当时对出国留学院校选择、学科专业和研修计划还很模糊,彭老师从学科优势与特色、国外老师研究方向契合度、课题研究关键问题为我释疑解惑、指点迷津,让我更加有信心、有目标的申请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
申请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联系国外老师拿到邀请函,我与国外老师Mapelli教授是在2019年的一次会议上相识,Mapelli教授是意大利冶金学会主席,也是米兰理工大学冶炼和轧钢方向学科带头人,同时在多家钢铁集团/公司担任独立董事、首席专家,在意大利学术界和工业界享有盛誉。此外,米兰理工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连续8年位列意大利国内排名第1位,世界排名第142位,机械工程学科世界排名第13位。在与彭老师交流明确出国留学目标后,我向Mapelli教授发送了一封邮件详细介绍了我的科研经历和研修计划,以及选择他的动机,意料之外的是Mapelli教授两个小时就回复了邮件,希望我通过Skype与他的团队一起交流,当听到这个消息,我怀揣着既紧张又激动的心情积极准备这场“面试”,在交流当天Mapelli教授和他的团队成员都在线上,交流的内容主要围绕去他们团队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和需要前期准备的事项,整个交流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紧张恐惧,我也顺利的拿到了邀请函,后面经过系统提交申请、评审,在2020年8月5日,收到了国家留学基金委通过评审的通知。
异国他乡科研生活
受疫情影响,以及疫苗绿通受限,我到意大利最初的三个月只能居家办公,幸运的是,我的室友也是到米兰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在他的帮助下弥补了初到意大利生活准备上的不足,我们除了每周去超市采购一次生活必需品之外,没有在任何地方逗留,也就是这三个月的居家办公期间,让我有充足的时间去整理数据、撰写论文,沉浸式的思考和设计课题研究方案,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习惯了和国外老师保持全时段、高频率的邮件沟通方式,就研究方案可行性以及实验室能否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撑进行探讨,我也从最初在异国他乡的“手无足措”过渡到“从容不迫”,逐渐适应了国外的生活节奏和方式。
三个月后随着疫情好转以及疫苗序贯接种完成,我正式进入学校办公,到了学校才发现这里有很多来自祖国的公派留学生,大家互帮互助,深深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由于对研修计划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完成学校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试后,直接开始了紧张而又忙碌的课题研究,经常往返于办公室与实验室之间,在周末学校关闭期间,为了能够高效推进课题研究,国外老师也帮助我申请了周末通行授权,这样即使在周末学校未开放的情况下,也可以保障我能到学校办公和处理数据。每当研究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通过跟国内、国外老师讨论方案,同学、朋友间的沟通,总能使我拓宽思路,启发新思维,学会运用新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难题和瓶颈,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持积极有效沟通交流远比问题本身更加重要。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既定研修计划。更重要的是,虽然疫情让大多数国际交流按下“暂停键”,但在学校国际合作处和学院的关心、支持下,历经4个月谈判,促成了米兰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签署合作协议,为燕大学子前往米兰理工大学交流学习、攻读学位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也为米兰理工大学研究生来燕大学习交流提供了可能,为学校的国际化建设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个人感悟】
一年的留学生活转瞬即逝,受疫情航班熔断、战争航线变更双重影响,这段留学岁月也成为了我最难忘的经历,我想也正是这段特殊的经历,让我保持专注,守住了内心的淡定与宁静,感悟心静人淡定的真谛,静心思考解决面对的困难,并从中收获喜悦。回到国内也真切感受到了祖国家乡灯火阑珊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但是远赴万里求学经历给了我不一样的人生。借此希望即将申请或已经申请公派留学的燕大学子把握住这个机会,明确目标,付诸行动,并为之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