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外交流

首页 - 赴外交流 - 学生交流项目 - 正文

诗酒趁年华,仗剑走天涯—赵秉志同学赴宾夕法尼亚大学交流访学有感

发布日期:2017-07-10     点击量:

回国已经有近两个星期,时常会回想起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四个月的学习生活。作为我校第一批赴宾夕法尼亚大学交流访学的学生之一,在感激学校之余,我认为有必要将所学、所看、所感表达出来,和所有的燕大学子分享。

学习是这一次交流访学的主要目的,我在宾大主修的是英语语言与文化课程,选修了沃顿商学院的市场营销课程和创业课。在宾大的学习生活十份地紧凑、充实。宾大的课程选择系统比较灵活,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最合适的上课时间。每周的主要任务是上课和完成作业,课余时间我选择去健身和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宾大是全美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由美国的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先生于1740年创建,建校200多年来一直秉承富兰克林先生所提倡的“新的知识来自对现有资源最广泛的认识和最有创新的运用”的办学理念,始终提倡和实施注重实际应用的新型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对他人的创造反应敏捷,不脱离现实生活的人才。初到宾大,第一感受就是那是一所极具学习气氛的学校,少有花天酒地,学生们普遍衣着朴素,路上三三两两的学生大都是手捧书籍,脚步快速而坚定。这可能与巨大的学习压力有关。说巨大,是和燕大的学习压力相比。就宾大而言,学生的课时比较少,课时普遍比较长,从1小时到4小时不等,课程的强度比国内大,老师可能一节课讲一章的内容,速度快而且非常细致,这就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即成为了隐性的作业。上课之余,作业占据了一大部分时间,通常每节课每周需要提交一篇报告,阐述对学习内容的看法,字数在2000英文单词左右。商科的课程更多地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案例分析,而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对材料的总结,还要根据老师所给出的研究主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绝大部分信息都是需要课下搜集,同时要联系公司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宾大的课程考核形式与国内大同小异,包括论文,闭卷考试和PPT成果展示。

短暂的学习生活让我对中美差异有了一些体会。

从宾大的教学体系可以窥见美国的教育体制。美国的教育体制是个性教育,他们追求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基于兴趣的。美国的升学路线和我国一致,小、初、高、大学,但是每个阶段的递进关系与国内不同。个性教育的理念贯穿整个美国教育体系,总体来说在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随着兴趣的兴趣方向逐渐定型,课业压力是逐渐增大的。个性教育的精髓是开发个性,而这一过程需要引导。绝大部分美国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在玩乐中度过的,他们从小可以接触到各种的事物,他们可以在正确的引导下释放自己的天性,寻找自己的兴趣之所在。寻找的过程是漫长的,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每个人逐渐找到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学校所提供的专业教育也会越来越有针对性,大学是这一过程的重要节点,大学阶段是一般课业最繁重,知识学习最为集中的阶段。当然在这一阶段他们依然有主动追求兴趣的权利。他们的学制是学分制,只要修够毕业的学分即可,并不限制所学内容。当然,这种教育体制从表面看固然更加遵循人类天性的发展规律,但为这一理念支撑的是整个从小学到大学的教学设计,从社会到家庭的思想氛围,从每个人自身到外在环境的对于追求个性的认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口基数。美国的人口基数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教育资源与受教育人群的匹配自然要更高。在我国,依然是应试教育为主,这有很多很复杂的原因,而我认为目前的教育体制是最合适的。我国的大学教育也在不断地尝试向着更适应人性的方向发展,但是仅仅在教育体制中的一个节点发力很难有大的收益,最显著的问题就是给了学生选择的权利但是多数人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去选择。中国的教育是培养符合标准的人,用同样的价值体系去教育所有的人,每个人有着几乎同样的梦想,几乎同样的成长路径。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这样的教育。人的天性也会被压制。当然,我们的国家太大,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并不能一概而论。况且我国人口基数巨大,教育资源不足,这是一个暂时无法平衡的问题。

美国学生的课业压力很大,但是他们的生活很丰富。运动精神是普遍存在的,每个学生每天都会安排出时间去做喜欢的运动;大小的社团每周都会举办活动,组织者和参加者都需要安排出时间;大量地作业也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所以,时间管理是融入到生活中的。对于时间的利用美国学生要技高一筹。首先他们对于时间的规划可以做到动态的调整。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电子版的时间表,对于学期的内容大致规划,对于每周的事情详细规划,每天的事情动态调整。他们的时间执行力很强,状态转变很快。完成一件事项之后他们会立刻去做下一件事,中间有休息但不会拖沓,每件事项间的衔接非常紧凑,碎片化的时间利用的也很好。每天的时间表安排的很满,同时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学生去做每一件事都是充满激情的。归根到底还是兴趣导向调动最大的积极性。

脱胎于发展个性的理念,整个社会都会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只要你不妨碍别人,没有人会去评论你。在中国是如果我们做的和别人不一样会受到异样的眼光。在美国,说的夸张点,如果做得和别人一样会受到异样的眼光。

在美国的另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祖国真的很强大。初到美国,已经没有70、80年代亲戚曾到美国时那种极度的赞叹。从繁华的角度,中国超一线城市的发展水平已经在多方面呈现超越美国的态势,一线城市的发展相比美国差距也在迅速地缩小。可以看到处于经济上升期的中国,发展潜力巨大。在市场营销课上老师多次拿中国举例子,提到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还提到中国的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社会建设的进步,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技术先进是因为我们起步晚,高楼大厦多是因为我们人口基数大,我们的超一线城市是世界水平,但我们的平均水平还处于低水平。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经济平缓发展的时期,可以说是不断查缺补漏的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更加地完善。简单来说,任何一个卫生间都有卫生纸,任何一个洗手池都配有洗手液,烘干机和一次性擦手纸也是标配。残疾人在美国的出行可以说是无障碍的,即使是乘坐公交也会有完备的设备。而且不仅是大城市能实现基础设施完备,小城市,甚至是村庄也应用着同样的标准。看到些差距,我更加对祖国有信心,因为差距代表着空间,中国文化善于借鉴,发展的速度和程度一定会超过同时期的美国。我们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到问题。美国的发展是在什么基础上?他们经过了多少年?等很多问题都必须从长计议。中国现在还处于发展中,很多社会问题的出现是客观必然,美国在发展过程中也面对过诸如环境,经济,福利,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他们处理的并不见得比我们好,而且即使是现在美国社会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除了学习,我在宾大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发展兴趣,旁听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课程,游历其他城市,了解美国文化。我去了纽约、华盛顿、匹兹堡、波士顿、迈阿密和芝加哥。参观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和波士顿大学。参加了宾大沃顿中国论坛峰会,参加了澳大利亚前总理的访谈会,参加了TED论坛,现场观看了美职篮比赛,参加当地教堂组织的兴趣课堂。除此之外还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活动。生活满满当当,每天感觉时间不够用,有一种“之前对于力量一无所知”的感觉。

我还是建议同学们有机会的话多出去走一走,也不一定是出国,去其他的更加发达的城市转一转也是很好的。环境是会限制人的眼界的。眼界是格局,格局决定人能够走多远。中国很大,世界更大。不出去走走不能体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出去走走,不能全面理解这个社会,不出去走走,不能了解自己到底处于怎样的水平。见识广了,格局宽了,人自然就变的从容了。

希望同学们不仅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诗酒趁年华,仗剑走天涯。有了剑,才能有诗和远方。